查看原文
其他

债市的“十字路口”(国金宏观&国金固收)

国金宏观&固收 赵伟宏观探索 2022-09-01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赵伟宏观探索”



报告要点

近期,债市多空分歧加大。我们认为,债市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利率债风险收益比下降;伴随三大利空逻辑渐现,纯债配置建议从久期策略转向票息策略。

利空逻辑一:稳增长“三步走”,“政策底”夯实、“经济底”在即

“政策底”已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带动需求逐步改善,“经济底”或即将出现。需求收缩下,“政策底”在2021年下半年已出现、且不断夯实。稳增长,已从第一步的货币宽松、稳增长相关融资增多,逐步向第二步的实体需求改善过渡,经济最差的阶段或就在当下,预计2季度经济边际改善最为明显,第三步,需求走出收缩“负循环”、经济预期修复,GDP增速回升至合理区间。

疫情反复对经济活动的干扰趋于减弱,核心矛盾回归需求本身。疫情持续到第三年,国内疫情防控日趋精准、科学,微观主体应对也更加从容、成熟,使得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逐步下降。以2022年春节为例,部分地区出现疫情,但各地对人员返乡并没有“一刀切”,返乡人数明显增加,截至2月8日,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人次同比增长43%、出游人数也边际增多,指向疫情干扰的减弱。

利空逻辑二:“宽货币”空间收窄,“宽信用”加速演进

从货币宽松到信用环境修复,货币稳增长的效果或加快显现。2021年底开始,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全面降准、降息,引导1年和5年LPR下降,进而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降、激发需求。经验显示,货币宽松,最先刺激信用债、票据等融资放量,随后贷款等增多。年初以来,信用债融资明显增多、较2021年同期多增近2000亿元,票据转贴利率1月下旬大幅回升、或指向信贷环境趋于回暖。

持续宽松下,“宽货币”空间收窄,还可能受到通胀、资本外流等潜在风险掣肘。当前,7天逆回购利率为2.1%、创逆回购常态化操作以来新低,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为8.4%、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收窄。同时,成本端压力显性化,及供需变化带来的猪肉和服务等涨价,或导致通胀阶段性超预期;而美联储加息缩表下,中美利差快速收窄等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均可能掣肘国内政策。

利空逻辑三:“资产荒”的影响有所减弱,利率债风险收益比下降

资产收缩缓和、负债增长放缓下,“资产荒”逻辑的影响有所减弱。回溯历史,最近三轮债券牛市,均伴随“资产荒”的出现,即相对较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少的“安全”资产;而“资产荒”多终结于资金收紧或地产、财政等扩张。本轮稳增长加码下,地产融资收缩放缓,地方债等加快发行,带动资产供给增多;同时,收益下降导致机构负债增长放缓,使得机构配置利率债的动力有所下降。

综合来看,债市或已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伴随“宽信用”、“经济底”等确认,债市或面临一定调整风险。当前利率债收益率已处于历史低位、风险收益比下降,机构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不匹配的现象凸显。中短期来看,利率债长端收益率下行空间小于上行风险,建议适当降低组合久期、加强票息策略,关注经济预期上修、宽松不及预期、信用环境和通胀阶段性超预期等带来的调整风险。

风险提示:稳增长效果加快显现、信用环境超预期等。



报告正文

一、利空逻辑一:“政策底”夯实,“经济底”在即

“政策底”已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带动需求逐步释放。伴随经济下行压力显现,2021年下半年以来政策托底信号逐渐明确,从降准降息等措施落地,到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年初加快发行等,“政策底”不断夯实。稳增长,已从第一步的货币宽松、稳增长相关融资增多,逐步向第二步的实体需求改善过渡,重大项目等加快推进,有助于对冲实体需求收缩。

“经济底”或即将出现,经济预期或面临上修。年初制造业PMI和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产需相对平淡,更多缘于疫情反复、人员返乡等影响下,稳增长传导的时滞,经济最差的阶段或就在当下。伴随以重大项目为代表的基建、产业等项目,加快开工和施工,实体需求或逐步改善,预计2季度边际改善最为明显,GDP增速或回升至5-5.5%的合理区间(详情参见《稳增长“三步走”》)。

疫情反复对经济活动的干扰趋于减弱,核心矛盾回归需求本身。疫情持续到第三年,国内疫情防控日趋精准、科学,微观主体应对也更加从容、成熟,使得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逐步下降。以2022年春节为例,部分地区出现疫情,但各地对人员返乡并没有“一刀切”,返乡人数明显增加。截至2月8日,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人次同比增长43%;出游人数也边际增多,为2019年同期的73.9%、高于2021年国庆,或指向疫情干扰的减弱。

、利空逻辑二:“宽货币”空间收窄,“宽信用”加速演进

从货币宽松到信用修复,货币稳增长的效果或加快显现。2021年底开始,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全面降准、降息,引导1年和5年LPR下降,进而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降、激发需求。经验显示,货币宽松,最先刺激信用债、票据等融资放量,随后贷款等增多。年初以来,信用债融资明显增多、较2021年同期多增近2000亿元,票据转贴利率1月下旬大幅回升、或指向信贷环境趋于回暖。

持续宽松下,政策利率和准备金率均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操作空间收窄。当前,7天逆回购利率为2.1%、创逆回购常态化操作以来新低,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为8.4%、也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收窄。在政策发力靠前、市场节奏“前移”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对市场的提振或趋于减弱,甚至可能成为引发机构获利了结的重要信号。

通胀、资本外流等潜在风险,也可能对“宽货币”产生一定掣肘。相较于海外,当前国内CPI通胀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内猪价、服务价格等直接相关,而前期累积的成本端压力在持续显性化。在猪肉供给出清加快、需求收放缓下,新一轮猪周期或将重启;同时,原油供给弹性受限、全球需求修复,可能带来原油价格的持续高位,不排除形成“猪油共振”的可能,叠加消费的逐步修复,年内CPI通胀可能阶段性超预期。此外,美联储加息缩表加快下,中美利差快速收窄等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也可能掣肘政策操作和压制市场情绪。

、利空逻辑三:“资产荒”影响减弱,债券风险收益比下降

资产收缩缓和、负债增长放缓下,“资产荒”的影响有所减弱。回溯历史,最近三轮债券牛市,均伴随“资产荒”的出现,即相对较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少的“安全”资产;而“资产荒”多终结于资金收紧或地产、财政等扩张。本轮稳增长加码下,地产融资收缩放缓,地方债等加快发行,带动资产供给增多;同时,收益下降导致机构负债增长放缓,使得机构配置利率债的动力有所下降。

伴随利率持续下行,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不匹配的现象凸显当前,各期限利率债收益率已处于历史绝对低位,久期策略带来的资本利得,对资金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尽管降息一定程度降低了银行市场化融资成本,但在存款利率相对刚性情况下,银行及一些非银机构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率不匹配的现象加快凸显,也进一步降低了机构做多利率的动力。

综合来看,利率债风险收益比下降、或面临较大调整风险,纯债配置建议从久期策略逐步转向票息策略。当前,在流动性低位稳定下,资金向“滚隔夜”杠杆交易集中,这意味着一旦市场调整,久期策略的风险容易被放大。中短期来看,长端利率债下行空间小于上行风险,建议适当降低组合久期、加强票息策略,关注经济预期上修、宽松不及预期、信用环境和通胀阶段性超预期等带来的调整风险。中长期来看,伴随经济中枢下台阶,利率中枢仍会继续下移。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债市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利率债风险收益比下降;伴随三大利空逻辑渐现,纯债配置建议从久期策略逐步转向票息策略。

(1)利空逻辑一:“政策底”已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带动需求逐步改善,“经济底”或即将出现。疫情反复对经济活动的干扰趋于减弱,核心矛盾回归需求本身。

(2)利空逻辑二:从货币宽松到信用环境修复,货币稳增长的效果或加快显现;货币政策进一步操作空间收窄,还可能受到通胀、资本外流等潜在风险掣肘。

(3)利空逻辑三:资产收缩缓和、负债增长放缓下,“资产荒”逻辑的影响有所减弱;伴随利率持续下行,利率债风险收益比明显下降、或面临一定调整风险。


风险提示:

1、稳增长效果超预期。项目储备增多、节后开工加快等,可能导致稳增长效果加快显现,加速经济预期的修复。

2、信用环境超预期。货币宽松 、财政发力靠前、项目融资增多等,可能带动信用环境快速扩张,进一步加速经济预期修复,及推升风险偏好。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债市的“十字路口”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2月9日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赵   伟  SAC编号:S1130521120002  邮箱:zhaow@gjzq.com.cn

杨   飞  SAC编号:S1130521120001  邮箱:yang_fei@gjzq.com.cn

吴雪梅  邮箱:wuxuemei@gjzq.com.cn



长按关注


新书推介

作者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资本市场运作等各个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厘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命题,以及转型过程中蕴藏的市场投资机遇。


法律声明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仅供《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专业投资者使用;非专业投资者擅自使用本公众号信息进行投资,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人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